孙建平院长受邀在北京市安全监管局党组中心组学习会上作辅导报告

发布时间:2017-04-11
作者:URMI
点击:8

  4月10日,应北京市安全监管局邀请,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在北京市安全监管局2017年度局党组中心组第二次集中(扩大)学习会上作了“特大城市运行风险管控的实践与思考”授课。北京市安监局张树森局长和局领导班子成员及120多位北京安监系统处级干部等参加了会议。

  孙建平院长分别从背景研究、实践探索、若干思考和难点剖析四方面对特大城市运行风险管控作了阐述。他指出:在城市化建设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口快速向大城市集聚,越来越多的世界级城市群组团出现,过去的“城市问题”“城市危机”演变成了“城市风险”,并呈现出密集性、流动性、区域性、并发性的多重特征,城市步入了风险管理阶段。当前的城市管理风险主要可以分为自然环境风险、基础设施运行风险、公共安全风险、城市社会风险。在风险管控的过程中,识别是基础,分类分级是保障,评价是核心。现有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存在重事后应急、轻事先预防,机制“沉睡”、整合不力,以及政府主导为主、社会参与薄弱等问题,亟待加强特大城市风险管控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孙建平院长结合上海城市风险管理的实践对特大城市风险管控的有效做法进行了分析。一是将保险机制引入城市建设工程领域。通过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模式,达到工程安全、多方共赢的最优结果。目前,工程质量的缺陷保险,已正式在上海的保障性住宅工程和浦东新区的所有商品住宅工程中全面实施。二是气象灾害预警风险管理。探索从传统的天气预报服务向气象影响即风险管理转变。如:近年开发的城市内涝预报模型,将气象的精准化预报与阈值、风险评估结合,发出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并传递到社区,从而形成有效应急措施。三是地铁第三方评价。如2011年后,由保险公司牵头,组织国内外专家对上海已运行的轨交车站、线路、信号、管理制度、风险防控等进行全面排查,针对查找的问题分门别类,提出管控措施。四是交通运输风险管理。2014年上海创新引入保险业风险管理技术及资金,创建了“道路运输行业第三方安全监控平台”,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和移动互联网技术,对上海从事省际客运的2000多辆班线车、8000多辆旅游包车实施24小时全程动态监测。平台启动之后,上海市交通运输整体安全形势持续好转,道路省际客运事故案件数量和保险理赔数量实现了大幅度“双降”。

  孙建平院长同时指出:确保城市公共安全是各级政府应提供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从城市发展规律看,城市安全引入风控管理是必然趋势。要转变传统监管模式。通过转变管理观念,从以事件为中心转向以风险为中心;转变应对原则,从习惯“亡羊补牢”转向自觉“未雨绸缪”;转变工作重心,从单纯“事后应急”转向“事前、事中防控”;转变工作主体,从行政单方主导转向发挥市场作用、鼓励社会参与;转变政社关系,从被动危机公关转向主动引导公众。要把握研究重点。从体制、数据、分析、标准、平台、考核、信用、保险机制等方面,全方位构筑体系,用好平台、创新机制。要找准主要抓手。梳理风险目录,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项目、不同阶段寻找风险点;建设预警平台,用大数据分出等级,及时预警,采取措施;落实管控措施,针对不同行业、领域、项目,区分不同阶段、特点,制定管用的预控措施;引入风控机制;加强法规制度保障;明确推进途径,由点及面。

  最后,孙建平院长就“城市风险管理和城市风险评估”、“如何做好自下而上的城市风险评估”、“企业、行业、属地、政府在城市风险管理中的关系”、“城市风险管控中的资金和人才”、“安全生产和城市风险管理”、“城市安全领导体制”等难点问题与与会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

上一篇:下一篇: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