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交通系统引入保险机制——风险管理试点风控平台及TIS单位后评价研究》结题终审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7-11-29
作者:URMI
点击:12

自2016年6月起,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和同济大学检测技术公司共同承接了上海市交通建管中心委托的课题项目《上海市交通系统引入保险机制——风险管理试点风控平台及TIS单位后评价研究》。近日,该课题的终审会在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召开。专家评审组在充分肯定课题组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下阶段的工作建议。



 

《上海市交通系统引入保险机制——风险管理试点风控平台及TIS单位后评价研究》是市交通建管中心在贯彻“转变政府职能、引入保险机制、实现风险管理社会化”的理念,为了持续跟踪运用保险机制推进交通建设风险管理试点成效,以松浦大桥改建为代表的一系列试点项目,组织开展运用保险机制推进风险管理试点的跟踪评价工作,重点跟踪第三方风控平台及风险管理机构(TIS)在风险管理试点中所发挥的作用,探索本市交通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新模式。

上海市交通系统引入保险机制研究和松浦大桥试点项目作为交通建设引入保险机制试点工程的目的和重要性包括:突破性引入IDI模式,通过TIS单位对关键风险点加强风险监测;引入第三方风控平台,主动发现并管控核心环节的风险要素;依靠大数据制定诚信考核结算体系;做好试点测试,为建立中长期保费浮动机制探路。
 

在本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共召开讨论与推进会5次,召开开题会1次,召开现场调研会2次,召开专家咨询会数次(非正式交流)。通过项目组2017年第一阶段后评价工作,促进大数据平台的建设,形成TIS单位的标准化工作流程,逐步确立保险机制在交通系统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市场机制保障交通建设与运营安全。

 


 

终审会由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项目推进中心副主任闵之新主持召开。在终审会上,上海市民防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高级工程师于开洋等专家听取了课题组关于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报,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建议。专家们认为,总体上课题较好地完成了研究任务,听后深受启迪,课题研究不仅是研究,更是一个学习过程。由于《上海市交通系统引入保险机制——风险管理试点风控平台及TIS单位后评价研究》具有创新性,因此在推进过程中会面临一些问题,所以要改革研究。

专家于开洋:

该课题立项很有必要,引入保险机制——风险管理试点风控平台及TIS单位后评价研究,尝试新的建设管理模式,有利于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加强“放管服”、“事中事后”监管。同时更有效地加强对建设工程安全质量风险的管控。建议规范风控平台风险点,完善诚信体系建设与保险机制的联系,进一步明确各利益相关方的关系。

专家俞智明:

此项研究本身选择在松浦大桥改建工程做试点,意在通过创立一种新的机制,运用一些新的尤其是信息化手段,能进一步管控质量、预防风险,达到当初立题的目的。建议TIS单位提出风险点要依法依规,或是依据充分,能真正有效管控风险。同时也要进一步探索,如何进一步发挥TIS单位在工程管理中的作用,如何正确定位TIS单位的角色。

 

专家郑建:

课题紧扣试点工程引入保险机制的成效试行评价这一核心目的进行开展,选用方法合适,客观、全面地对风控平台和TIS单位进行评价,并且给出了四点建议,建议中肯,把握到了要点。课题又进一步提出思考,每一条思考都很重要,值得作为新的课题进行进一步研究。

专家曹兆敏:

此项目在评价风控平台建设、评价TIS单位工作体系的建立及TIS后评估的建设,这三方面对完善我国城市建设、运营与管理具有积极作用。尤其该项目在风控平台上实现大数据的采集、挖掘、分析、处理提出的设想、用处,并初步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评价TIS单位已经初步提出了评价体系的设想并开展了有意义的工作。建议课题组能进一步在大数据平台建设、TIS后评估等方面深化完善,真正体现风险管理试点风控平台的作用。

 

专家付建明:

建议对风控平台的作用充分描述,对TIS单位引入前后的差异作详细分析。                                  

 

综合所有的专家意见,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工作达到项目招标文件的考核要求,同意本项目通过结题评审。

 

上一篇:下一篇: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