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孙建平院长受邀为澳门青年人才授课

发布时间:2017-09-30
作者:URMI
点击:11

上海和澳门在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各具优势和经验,也都面临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挑战和任务。深化两地交流合作,有利于相互学习借鉴,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繁荣。9月18日,30名澳门特别行政区的青年才俊启程来沪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实践活动。内容涉及当代中国政治制度、“一国两制”和特别行政区制度、经济体制改革与展望、贸易中心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等。其中上海城市建设与管理的环节,邀请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为澳门青年开讲。

上海是我国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首批沿海开放的现代化国际化超大城市。孙建平简要介绍了上海城市发展的历史与变迁。特别是近年来,上海以自贸区和科创中心建设引领全市各方面工作,在深化行政审批和服务改革,推动城市管理治理精细化,完善城市发展软环境等方面,创造了许多新的经验。

澳门地少人多、目前也正面临交通拥堵的难题。由于暂未建轨道交通,如何缓解路面交通压力,是澳门学员最关心的问题。孙建平认为,必须坚持公交优先,降低小汽车的使用强度。公共交通要成网、方便可靠,提高到站时间的准确。首先整合线路,释放重复的交通资源;再者,运用互联网+技术,让人们乘公交时心里有谱。包括建立公交APP,出门前可以用手机查询准备乘坐的车辆到站时间,好确定什么时候走。到了公交站,可以从电子屏上显示的时间,优选乘坐哪条线路最快。

今年8月23日,澳门遭受了天鸽台风正面袭击,全城停电。得知孙建平在城市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体系建设、平台运用、机制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探索,学员们请他详细介绍如何管控风险。“台风等自然灾害不可控,但可以提高我们的风险防范意识,加强抵御灾害的能力……”孙建平说,“上海也曾有过教训和案例,深究原因,意识不到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我们用近40年时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将近200年的城市化进程。对由此集聚的各类风险要有充分的认识,城市安全管理,必须克服重事后应急,轻事先预防的传统做法。

孙建平对城市管理和安全防范,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主动的构架设计,建议转变政府管理和公众被管理的传统角色定式,构建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治理格局。

孙建平认为, 当前对城市政府而言,亟需从顶层设计开始,创新工作机制,构建社会共治框架,解决好体制、数据、标准、信用、考核等课题。要积极发挥保险在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中的“减震器”功能,将保险机制引入城市风险管理。要针对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项目,疏理风险点;通过评估,对风险进行分类、分级;整合现有各类信息平台,实施风险预警;对各类风险有针对性的进行管控。

在谈到城市精细化管理问题。孙建平认为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城市品质,与城市定位相匹配、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建设管理标准和要求。发扬工匠精神,精心组织,精细治理,打造精品,像绣花一样,关注细节、重视细节、完善细节,以细心、细致、细巧取胜;二是城市温度要让城市居民有获得感。城市需要有人性的关怀,需要有“暖洋洋”而不是“冷冰冰”的温度,不分阶层、年龄、性别等,生活在这座城市的所有人,都能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关怀。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市民是尊法诚信文明的。三是城市韧性,即灾害、突发事件后的自我调整和修复能力。城市应该是适应性强、抗冲击性强、恢复能力强的宜居之所。

课后澳门学员争相与孙建平交流互动,深入探讨上海和澳门在建设交通领域的同与不同。学员们说,孙院长提供的一些对策,解决了大家的疑惑,拓展了思路,可以吸取内地的先进经验,对日后回澳后的工作和人生有很大的帮助。

上一篇:下一篇: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