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 2017城市风险管理高峰论坛精彩语录•唐玉恩

发布时间:2017-12-08
作者:URMI
点击:34

“2017城市风险管理高峰论坛”已成功落下帷幕。在一天的会期中,来自国内外的职能部门、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等500余人针对城市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展开激烈研讨。

城市风险管理,任重而道远。通过本次论坛,相信所有与会者都能欣喜地看见各级政府积极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保障城市安全的行动与决心,以及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建言献策提升城市风险意识的良好氛围。

群贤毕至,观点激荡。为了让广大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各相关企业、学术机构和其它相关社会各界能更全面的了解城市风险管理工作的现状、认清挑战、把握机遇,以实现凝聚力量,共同助力城市风险管理工作的升级,我们将按嘉宾的出场顺序,连续为大家编发“2017城市风险管理高峰论坛”参会嘉宾的精彩致辞、演讲、对话实录,以飨读者。

 

第九期为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深总建筑师唐玉恩的主题演讲《城市风险管理与历史建筑保护》。


   


 

各位下午好,对于我这个建筑师来说,参加这种论坛实际上是个学习的过程,我也把自己学习的体会和大家做一些交流。题目是城市风险管理与历史建筑保护。
 

城市是人类历史中聚居生活和文明发展的成果,人类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聚集提高生活质量的发展体。城市实际上是由自然和人工的文化构成的物质环境,让人们可以在其中安居乐业,同时城市也会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而发展。人类通过克服生活中的种种灾难和风险,来提高自己的生存技能。

 

正如此前的各位嘉宾所言,人类在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城市风险种类繁多。一方面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大都难以抗衡。另一方面是人为造成的灾害,如疾病、战争、火灾、金融危机和重大交通事故,包括刚才顾建平总经理提到的超高层建筑灾害,都是人类历史上非常不幸的伤痛。纵观历史,还有很多风险是由政治原因、宗教原因引起的,例如近几年中东发生的一系列惨剧,让人类历史上非常宝贵的遗产被宗教原因所破坏,伤害了公众乃至全人类的公共利益。
 

城市选址

对于整个城市的风险而言,选址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不合理的选址会造成灾害延续不断。对于建筑风险而言,没有遵循建筑原则来进行建设会提高未来发生灾害的可能性;而个人私利也可能损害公共场所、历史建筑,造成人员伤亡的同时还破坏了公众集体的文化历史资源。

公元79年,位于意大利南部的庞贝古城毁于维苏威火山爆发,庞贝古城选址距离火山仅十公里。根据相关资料,当年选址时有一位地理学家断定曾经爆发过的维苏威火山已经变成死火山,因此我们认为地理学上的判断失误是引起这起城市灾难的主因。庞贝古城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古罗马城市,街道整齐,建筑类型多,庭院建筑也非常优秀。这样一座反映古罗马文明高度的城市,被五六米厚的火山灰烬淹没,是一个城市的悲剧,也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庞贝古城的发展早已终结,但从18世纪开始的挖掘工作仍在继续,古罗马建筑和城市发展的高度令人肃然起敬,灾难面前人类的无奈和可悲则令人黯然伤神。
 

城市火灾

另外一种城市特大灾害是火灾。1666年的伦敦大火发生在平民区,起始原因据说是家里的烤箱着火,最终造成伦敦市大片房屋被烧毁,乃至圣保罗大教堂也未能幸免,这样的损失难以计数。灾后重建同样付出巨大的代价,即便以伦敦当时的财力也需要在九年后才开始着手对圣保罗教堂进行修复。灾难可以教育人类,英国的防火消防规范从那次伦敦大火后严格起来,而目前我国正实行的消防规范便是世界上最严格的之一。
 

战争

人为引发的灾难给城市带来的创伤也同样不容易恢复。受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洗礼的城市,不乏战后成功重建的案例,上海就背负着这样的历史伤痛。

上世界二十年代上海被评定为特等市,经济上有过短暂的腾飞,华商华资建了很多建筑,尤其是闸北区和南市区这两块地区,闸北有着远东最大的文化机构商务印书馆和东方图书馆。

1932年日军发动“一·二八”事变,上海市开始了第一次抗战——淞沪抗战。当时日军使用飞机进行大轰炸,第二天就刻意轰炸商务印书馆和东方图书馆。九十年代我们在设计上海图书馆的时候,老馆长说起这段历史时捶胸顿足,心疼之情溢于言表。1937年8月23号发动了第二次淞沪会战,因为地面战争更多,对城市的破坏程度远远超过第一次。10月份从吴淞口打到大场再到罗甸,用新民晚报曾经的一个标题描述就是“一寸山河一寸血,反复胶着顽强抵抗”。罗甸、大场、江湾先后失守后,主力部队需要撤退,留下一支部队作为掩护,于是发生了四行仓库战役。

1935年四行仓库才刚刚建成于苏州河北岸,是使用英国大红砖建造的近代先进仓库,十分坚固。四行仓库战役激战到最后,日军用平射炮的方式打穿了仓库西墙,日本占领该区域后依然把其作为仓库使用,到八十年代开始则成为文化、商品、礼品的批发站。由于仓库西墙的炮弹洞口早已被填满,内院又陆续新搭建了一些建筑,加之顶上加盖了两层,被击穿过西墙的四行仓库的原貌在人们的记忆中正慢慢淡去。因此我们在四行仓库的保护和复原方案中,在力求真实、整体性的保护建筑物的基础上,尽可能反映当年在这里发生的震惊海内外的八百壮士的抗日英雄的精神。最终通过很多手段寻找出炮弹洞口被添埋的准确位置,在对洞口进行保护和复原的同时,也对洞口边缘进行了安全设计,不致让洞口造成危险。2015年8月完成复原工作以后,四行仓库就成为上海市的抗战遗址之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四行仓库的无梁楼盖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牢固、安全的结构体系,但随着我国经历多次地震灾难后,规范渐严,无梁楼盖的结构体系不再符合当下的抗震设计,所以在复原过程中按照规范在必要的部位进行了加固。安全是放在第一位的,任何有风险的地方,即使是复原也要考虑它的结构安全。
 


 

城市的发展与更新并存,但我们不会丢掉记忆。历史建筑对城市记忆有着重大作用,尤其是上海地区如此丰厚、波澜壮阔的近代史,必须在建筑上留存下来。所以上海的历史建筑得到很多有关方面的各种支持,相信未来会得到更好的保护修缮和复原,这会对全市记忆、文脉传承起很大作用。

城市风险管理是一个涵盖各个专业、各个领域、各个生活方面的庞杂系统,在这个庞杂的系统里面,承担着的城市文化历史传承使命的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也应该越来越得到重视。近些年屡现拆旧街建新的低劣仿制品、为私利拆除历史建筑建新楼等情况,对城市历史文化的不顾同样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因此优秀历史建筑的保护也应该是城市风险管理的一部分,这是我学习的体会,谢谢大家。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上一篇:下一篇: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