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型小巧、行进快速、可录视频或拍照……近年来,无人机“飞入寻常百姓家”。但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无人机未经许可闯入公共及敏感区域、意外坠落、影响客机正常起降、碰撞高层建筑等事件不断发生,对我国低空安全管理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严峻影响。对于无人机的风险管控,必须尽快纳入城市风险管理体系中。12月22日,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率队前往鉴真防务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走访调研无人机管控技术,探讨城市发展的前沿问题。
在宝山区长江软件园内,鉴真防务的技术人员向孙建平院长模拟演示对“黑飞”无人机的管控过程。模拟黑飞的技术人员将一台无人机升空,此台无人机第一时间被鉴真防务管控系统自动探测,及时准确对无人机进行定位、跟踪、识别,根据飞行数据,云平台管控系统判定识别此为“黑飞”无人机,随之鉴真防务技术无人机管控人员手持电磁枪对“黑飞”无人机进行管制,管控人员轻轻按动无人机管控设备机身按钮,对“黑飞”无人机实施迫降,成功将黑飞无人机迫降至前方地面,迫降完毕。仅几分钟的时间,鉴真防务技术反无人机管控系统便成功完成对“黑飞”无人机的“围追堵截”工作。
迅速完成对一台“黑飞”无人机的拦截,依靠的是无人机安全管控云平台及大数据技术。通过操控无人机安全管控云平台系统对无人机飞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多终端云同步,对反无人机设备进行联网化管理。无论在室内或者室外,都能将无人机飞行数据准确上报至云平台。通过与禁飞区飞行数据的比对及电子围栏的干预,实时监控无人机飞行过程,实现自动告警与“执法”,并将无人机飞行数据进行云存储。
鉴真防务技术技术人员介绍,无人机管控的核心是云平台系统,该系统采用区块链技术搭建,通过控制区域链操作系统实现数据分布式存储,同步最新数据,提高数据透明度,节省成本,提高效率。
演示现场,鉴真防务技术董事长胡杰向孙建平院长详细介绍了此套“智慧城市"无人机安全管控系统的基本情况,该系统具备“察控一体”的全天候无人机防御能力,对于小微无人机的最大探测半径能够达到8km,有效处置半径可达到5km。
“目前,民用无人机已经广泛应用于航空摄影、地理测绘、环境监测、喷洒农药等多个领域。然而,大多数情况下无人机的使用都属于使用者没有资质、也未取得飞行许可的‘黑飞’状态。‘黑飞’对多架次飞机造成信号干扰,或导致飞机迫降、延误,威胁飞行安全的事件频频被曝光,这个新兴行业的风光背后难掩乱象横生。”胡杰董事长表示,全国无人机企业至少有几百家,但从事无人机安全防御的却是凤毛麟角。鉴真防务技术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国内军民两用低空空域安防产品的技术研发、设备生产、系统集成、方案设计和销售服务的企业。正致力于无人机反制技术及管控平台的研究与开发,目前已与酒泉卫星发射基地联合成立了低空安全实验室,通过双方深度合作,研发一流的无人机反制技术,生产先进的无人机管控设备及低空安防系统。
但胡杰认为,仅仅建一套无人机管控系统,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管理无人机应该“标本兼治”。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对城市前沿问题有着敏锐的嗅觉和洞察力,希望能通过与研究院的合作,将无人机的管控乃至整个低空安全的管控,纳入整个城市风险管理的体系中,从顶层设计开始建立正确管理机制,明确各环节的职责,才能有利于无人机行业的长远发展。
孙建平院长赞同胡杰“有好管理才有好发展”的观点。他说:“目前‘黑飞’无人机已经挑起公众敏感的安全神经。新的技术必须预见和管控好发展的风险,才能有长远未来。随着新业态、新产业、新技术不断出现,带来的新问题日益严峻,无人机是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中国城市面临比以往更复杂的安全隐患,城市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必须重视传统和非传统领域风险叠加的新形势。而在‘黑飞’无人机管控问题上,充分体现了三元共治的风险管理机制,即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主动。政府出台法律法规,从生产、销售、购买、使用等环节,通过加大惩处力度,从源头上把关,规范无人机市场。然而要实现有效监管,除了有法律依据,还要有技术支撑,由市场、企业去发展无人机反制技术,形成相应的产业,搭建预警平台。社会则是通过广泛的宣传,培养人民群众对‘黑飞’无人机的风险意识,形成飞手个人的自律。"
经过研讨,双方达成共识,无人机作为一项高精尖的科技产品,给很多领域带来了不少便利,但“黑飞”无人机已威胁民航运输安全、城市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对于无人机的管理刚刚起步,未来需要靠技术、靠规范、靠创新,对其风险进行系统管控,才能使这个行业良性发展,确保低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