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4日下午,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召开“加强住宅小区运行风险管理,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课题组会议,商议课题报告初稿。研究院院长孙建平出席并讲话。
自2017年7月起,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虹口区住宅小区运行中所存在的风险和面临的瓶颈问题开展深入调研。课题组成员先后走访了各类居民小区、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与基层一线街道、居委干部、居民代表、业委会主任,物业公司经理进行座谈讨论,从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方面切入,探索住宅小区运行风险管理的机制和模式创新,为区域小区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理论和实践参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是课题报告初稿。会上,课题组成员围绕住宅小区运行风险的种类、成因、对策进行了热烈讨论。
孙建平院长对课题的进一步深化提出要求:
一是立足基层治理创新的角度,按照市委6+1文件精神,根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对标先进,完善工作标准,尤其是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补齐工作标准,提升管理水平。
二是针对住宅小区存在的三类运行风险——安全风险、管理风险、服务风险,进行细化分类,明确其不同定义和涵盖范围;根据风险目录,绘制风险地图,进行风险源登记,建立风险预警、管控平台,及时处置各类隐患和危险源,有效防范风险。
三是在现有住宅小区管理的体制框架下,进一步研究如何理顺长期困绕各个相关主体之间的关系,明确各方职责,解决政府管理止于小区大门问题。
四是建立住宅小区综合保险,引入风险管理,重新定位业委会、居委会、物业公司(风控机构)、居民和社区管理部门的各自作用,探索运用市场手段和社会力量分担各类运行风险的相关机制。
五是提出试点方案建议,包括试点内容、主要任务、工作要求、考核指标、推进机制等。
会议要求课题报告经过修改后,择时组织专家进行中期评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