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召开2018年度学习讨论会

发布时间:2018-01-10
作者:URMI
点击:30

 

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2018年度学习讨论会近日结束。对于研究院2018年的发展,这是新年首次的“思想碰撞”、“智慧盛宴”。 也是一次“找短板、晒问题、寻突破”的自我加压,更是一次“凝聚智慧、达成共识、继续前进”的思路讨论。会议由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军主持,国家安委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徐祖远,院长孙建平等领导分别在会上作重要讲话。

在学习讨论会上,研究院综合办公室及各中心的负责人分别做了2017年工作总结。孙建平院长总结到: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是研究院起步之年,各项工作事关研究院未来发展。过去一年各部门的工作值得肯定,全面实现和完成了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为院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总结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和发展,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集思广益,研究讨论研究院2018年工作思路和举措。要紧扣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安全发展”的关键词,从课题研究、人才培养、品牌建设三方面,说短板、提举措、议长远。大家在严肃而热烈的讨论氛围中头脑风暴、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坦诚建言、务实献计。脑力激荡下,研究院2018年乃至更长远一段时间内各项工作的发展脉络愈加清晰。城市风险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前沿学科的前景以及机遇和挑战,令人振奋。

 

徐祖远主任在讲话中肯定了研究院自建院以来的成绩,也提出了新年展望。他表示,2018年是研究院未来发展上台阶的关键之年,新一年的工作需要围绕“三个聚焦”:

一是聚焦提升品位。站位就是品位,品位就是格调。要紧紧围绕我国城市发展进程中的全局性、前瞻性、系统性的问题,力争在国家重点课题研究方面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在落实上海规划四条底线中的“城市安全”上有新的成果;力争在“1+16+X”的课题成果中有国家和上海顶级课题的研究任务;力争成为站位高、实力强、成果丰硕,城市发展离不开的一流研究院。

二是聚焦塑造品牌。口碑就是品牌,品牌就是名望。在办好研修班的基础上,继续把论坛打造成精品,同时探索开办专题短期班,以期培养城市风险管理领域的一流人才;要积极参加不同规格的业界学术交流,通过广泛参与,学习借鉴共促发展,从而加大我院的品牌知名度,提升我院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在社会上的标识度。

三是聚焦服务品质。品质就是质量,品质就是形象。建立研究(课题)质量评价体系,对督促研究人员提升自身能力,潜心基础研究,寻求技术路线,探索方案的可操作性上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徐祖远主任希望,研究院在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稳健起步迈大步,争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

 

孙建平院长在总结发言中由衷感谢过去一年院全体员工的艰辛探索、努力付出。他强调,2017年研究院的工作主要围绕“打基础”、"谋发展",新一年院工作的立足点应该放在"强功能"“提水平”上。为此,全院工作需要在五方面“苦练内功”。

一是课题研究上水平。在“1+16+X”的课题模式做好的同时,也要保证质量,提高品质;理论研究要从全局性、前瞻性、系统性上做思考,争取成功完成国家级课题的申报工作。

二是成果转化上水平。研究院在未来要聚焦“做方案”,注重落地,主攻“三线”城市,力争打造城市风险管理示范点。

三是人才培养上水平。在继续办好"城市风险管理课程研修班"的基础上,根据形势发展和市场需求,筹划开办“城市风险管理短期班”,用短时间集中高效的培训方式,打造专业领域的一流人才;开办“一带一路”沿线城市风险管理培训班,开拓视野,走向国际。

四是合作交流上水平。利用研修班移动课堂的教学优势,围绕城市风险管理主题,会同相关城市举办各类研讨会;连续举办两年的城市风险管理高峰论坛,已是研究院的品牌项目,要继续做大做强做实,力争扩展论坛的举办渠道,扩大影响面;继续设立实践基地,为未来教学研究创造条件;考虑与社会团体或企业合作,成立若干研究所,以此作为项目实施的技术支撑。

五是内部建设上水平。加强研究院队伍建设,除了更好的加强完善专家队伍和研究院队伍以外,为了提高研究院管理工作的科学决策水平,充分发挥专家、学者、智囊团对于院定位、规划和发展的智力支持与决策顾问作用,拟成立顾问委员会和监事会;积极筹建城市风险管理基金,用于推动人才培养、社会服务、风险研究和国际合作;此外《城市运行领域风险指数》发布和《城市风险管理丛书》编纂工作是新一年的重点工程,要抓紧课题和概论的编纂启动。

 

学习讨论会后,与会者纷纷表示,本次学习信息量大、专业度高、启迪性强;既务虚更务实,虚实结合;既有顶层设计,又有实现路径;既强调重在贯彻落实,又在落实落地上出实招、下实功。

上一篇:下一篇: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