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城市风险管理高峰论坛”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路媒体记者全方位参与。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公众号将陆续刊登媒体的报道,通过文字呈现此次论坛的盛况。
今天分享的是来自新华社记者陆文军、吴娟的报道。
随着人口大量流动、产业高度集聚、高层建筑和重要设施高度密集、轨道交通承载量严重超负荷,再加上极端天气引发的自然灾害、技术创新中的不确定性等,许多过去的“城市问题”、已经演变成为“城市风险”,这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民的生命财产构成极大的威胁。
风险防控已经成为我国当前和未来城市管理的重中之重,或者说压倒一切的根本问题。城市,尤其是特大、超大型城市,必须将更多的精力聚焦到风险的预防、事先控制及系统治理上来,聚焦到科学务实的城市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上来。
为此,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在23日举行的2018城市风险管理高峰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城市风险管理研究,要迈过四座大山——风险的“火山”,理念的“冰山”,技术的“高山”,市场的“金山”,危中有机,城市风险产业未来潜力无穷。
一、 跨越风险的“火山”
城市安全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但随着中国城镇化大踏步前进,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深度变革,城市传统风险和新型风险交织,实际上保障城市安全、规避风险,已经成为一个大课题,对主政者而言,为官一任,执政一方,必须要跨越城市风险这座“火山”。
孙建平指出,城市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定位之上。综合中央层面对安全发展的科学定位和战略举措,我们作出以下判断:
——城市安全应成为最基础、最重要的公共产品。
——基于城市安全的风险防控,是确保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确保城市生活更美好的最重要的基础工作。
——城市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应该是基于城市安全的系统性、规范性、制度化建设。
二、融化观念的“冰山”
孙建平强调,从城市安全管理来说,目前首要突破的是观念问题。
具体来说,构筑城市风险防控体系,应按照城市治理的社会、市场、政府三个维度来思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治脚,要构筑体系、搭建平台、创新机制。那么,如何构筑城市风险防范体系呢?
一是树立“居安思危”的核心理念。总结以往经验教训,除了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外,几乎所有风险都是可预防、可控制的,关键在于是否有足够的风险意识。风险意识是构建风险管理体系的首要条件。
二是形成社会、市场、政府三个层面有机整合的体系框架。
城市风险防控的体系框架,有如金字塔结构。底层是社会,是基础,是根本,解决的主要是认识问题。中层是市场,是载体,是平台,重点解决技术难题。顶层是政府,是关键,是核心,重点解决机制创新。
三、征服技术的“高山”
孙建平指出,城市风险管理,需要应用到几乎所有的前沿科技来支撑,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等等,通过建立模型、构建体系,从而形成理论与应用技术,来科学降低城市风险发生的机率,控制损害范围,甚至提前预警防范。
但从实践而言,需要应对的已知未知风险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梳理分类,集聚人才,组建体系,未来相信能够攻克难关,形成适应中国城市特点的有效技术方案。
具体而言,城市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必须有合理的目标和科学的指导思想。
城市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目标是:城市总体实现风险可防、可控,确保所在城市的治安、消防、生产、交通、网络、食品、电梯、寄递等重点领域有序运行,不发生系统性、全局性的安全风险。
城市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全方位、全覆盖、全生命周期”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立足“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突出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立体性、多维度、成闭环”的管控思维,构筑“事前科学防、事中有效控、事后及时救”的风险防控体系。
综合预警应该成为今后城市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重点工作。综合预警平台建设的内容主要有:
——集风险管理规划、识别、分析、应对、监测和控制的全生命周期的风险评估系统;
——在统一规范的标准基础上,加强各行业与政府间的安全数据库建设;
——整合各领域已建风险预警系统,构建覆盖全面、反应灵敏、能级较高的风险预警信息网络;
——形成城市运行风险预警指数实时发布机制等。
四、 做强产业的“金山”
孙建平表示,城市风险管理领域,需要许多前沿科技、先进设备、优秀人才来支撑,所以做大做强城市风险管理产业,也是中国提升城市安全能力的必然路径。
基于城市风险日趋复杂多变,加快“城市风险管理学科”的布局和创设,在高校和学术机构的平台上,完成基础奠基和顶层设计。做好城市风险管理相关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经验提炼,事故反思等;
为行业带来“安全创新活力”,以行业运营的“全生命周期”为目标,带动现有安全保障体系的更新提升。以广泛的技术创新和实践探索,打造更有生命力的产业基础升级。以推广各类防控技术和创新各类防控模式,不断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为市场构筑“安全保障产业”,与保险平台和专业的咨询服务机构合力,完善“安全综合险+风险主体自控+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保障”的兜底制度安排,形成一批专业性高、操作性强的风控机构,从各个维度对风险进行评估和把控,最大程度地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为社会打造“安全维护制度”,逐步推出风险防控师这一普及概念和行业制度。深入到社会运营的基础单元,包括企事业单位、运营机构 、居住社区等,使城市风险从最微小的源头开始,始终处于可防、可控、可救的有序状态。
(本文转自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