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做了重要部署。准确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面做好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新时代的应急工作应该怎么做?3月15日,上海市应急办组织召开应急管理工作座谈会,邀请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作“城市风险防控的实践与思考”讲座。会议由市应急办主任盖博华主持,各区应急办、11个市级应急管理专项协调机构、市级基层应急管理单元、有关部门和单位相关处室、以及市应急办各处负责同志,60余人现场聆听了孙院长的讲座。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治国理政的关键,莫过于使人民安定,而人民安定的底线就是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应急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在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新时代的应急工作应该怎么做?孙建平院长认为,今年1月7日,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意见》和此次国务院的机构设置改革组建应急管理部,就是最好的答案。
“就城市安全发展问题,中办、国办专门发文,新中国成立以来尚属首次,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应急管理部的成立,体现了大安全、大应急的理念,将减灾、防治与救援并重。应急并不意味着只是为了‘急’,应急管理也包含着预防为主的理念,为了做好应急,也一定需要风险管理。工作思路从‘应急管理’转向‘风险管理’,工作重心从‘以事件为中心’转向‘以风险为中心’,工作方法从单纯‘事后应急’转向‘事前预警、事中防控’,强调全方位、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理念。”
就如何做好今年的应急管理工作,孙院长给了三点建议。他说“今年市应急办的重点工作已经明确,七个方面32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做法要进一步推进。而面对新情况、新矛盾等无法回避的难题则要立足认识、短板、体系、机制、制度安排等重点,着眼总体布局,强化指导监督,做好统筹协调,促进措施落地。除了对城市安全运行风险要有清醒的判断,对城市风险管理短板要有足够的估计,还有就是要强化‘三个坚持’,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孙院长就“三个坚持”,进行了深入阐述。他指出:“坚持高标准、全覆盖、靠制度的工作理念,是指依靠制度,高标准管理,以点带面,推动标准全方位、全覆盖提高,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坚持主动牵头、注重协同,做好兜㡳的工作原则,是指既敢于牵头,当好主角,又善于协作,当好配角。风险管理工作需要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群防群治,协同共治;坚持构筑体系、用好平台、创新机制,是指任何工作在体系构筑上,始终围绕与上海城市定位相匹配、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相适应,来进行规划、建设;各类平台则是一种载体,是一种新的模式,所以一定要用好;在创新机制上,还是那八个字“鼓励创新,依法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