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新华社上海分社开展“2017年采编业务培训”,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受邀作“政府视角下的媒体关系及危机处理”讲座。
他结合在上海建交委、交通委的工作实践,例举亲身经历和处置的诸多案例,从伙伴、桥梁、载体三个方面阐述了政府部门与媒体的关系。他认为:真诚沟通、主动发声是对政府部门的基本要求,通过媒体发现问题,把所想、所思、所难、所做告诉公众,积极形成共识,推动问题解决。
在谈到如何写出好的新闻稿,增强新闻可读、可信、可启迪时,他重点列举了伦敦大火对我国城市高层建筑风险管理提出警示的一些思考。他指出近期发生的伦敦高层建筑火灾事故,造成了惨重人身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逐渐演变为公众发泄对政府不满的导火索。这一事件对我国城市管理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他从伦敦火灾应急失控暴露的火灾警报系统失灵、外墙保温材料可燃、消防救援能力不足、楼内疏散通道阻塞、公众自救意识不强、消防检查不到位等六大问题,分析了传统治理方式失灵、公众风险意识缺失两个深层次原因;指出城市建筑越高越好的认知风险、应对复杂情况的管理风险、建筑材料工艺的安全风险、应变能力不足的救援风险等我国城市化楼群目前存在的"四大风险";建议发挥制度优势,综合施策,筑牢中国高搂安全网;归纳了三点启示:诸如高楼管理应避免青蛙效应、提高科技手段、建立良好制度;提出了五条建议:
一是完善预警系统。继续深化消防管理制度框架,不断完善优化。目前,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就高层建筑出台了诸多制度文件和管理办法,其中包括建筑消防标准、应急通道管理、消防救火应急预案等。当前,应不断优化和细化制度体系,并强调落实到位、责任到位。对新的建筑工艺和材料予以充分研究,经严格批准流程后再投入使用;对已建外墙保温层材料,全面检查并建立档案,针对性地制订消防应急预案;鼓励高层建筑建设运用更人性化、更先进科学的设计理念;不断创新救援技术和方法,提升救援效率等。
二是完善救援系统。紧靠政府的单一管理模式无法完全契合救援需求,需要引入市场化手段提升高层建筑安全管理,比如引入市场保险机制,通过保险费率的杠杆作用,倒逼高层建筑管理者更好地落实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可避免政府陷入唱“独角戏”的尴尬境地。同时,凭借保险行业的风险管理技术和资金,也能一定程度上促进管理部门和建设主体整改风险隐患,为灾后恢复提供经济补偿,转变政府传统“大包大揽”和“全面兜底”的低效管理模式。
三是完善信息系统。建立高层建筑消防信息“大数据”档案,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掌握高层建筑的实际风险状况。“大数据”档案应包括建筑原材料及特性说明、易发生火情的家用电器使用情况、高层建筑周边的环境因素、高层建筑的消防设备检查及管理情况、以及演习宣传及投诉举报跟进等综合性信息。
四是完善维保系统。积极运用物联网技术,实施远程消防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大楼内部加装烟感报警器、末端水压采集装置等传感器,再通过互联网将高层建筑火情的动态数据及时收集汇总,实时反馈至后台,使预警消防安全情况能够被及时了解。物业、消防维保检测单位可实时掌握建筑内消防设施的动态情况,及时排除故障;政府部门可监测消防安全总体情况,根据动态数据开展管理工作。
五是完善自救系统。政府部门应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向公众传递消防知识和技能,强化公众安全意识。在学校教育阶段开设消防安全课程,开展定期专业讲座,将安全意识从小植入公众脑海。同时,定期组织开展高层建筑火灾现场演练,通过模拟环境和实战情景,提升社会公众的消防应急能力和自救互救技能。
最后,孙建平院长与大家就完善城市风险管理体系的框架、共识、机制、平台、保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