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前景广阔 亟需综合人才 ——孙建平院长寄语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师生

发布时间:2017-09-28
作者:URMI
点击:9

随着交通产业的快速发展,交通人才需求不断增长,人才供求缺口矛盾越来越突出。加快培养交通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发展契机和重要任务,为此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特地举办了“喜迎十九大,技能中国”的系列专题讲座。9月27日,首讲请来了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为广大师生作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关于交通发展与人才培育的讲座。孙建平描绘了未来上海综合交通的发展蓝图,引导学生坚定职业发展信心。

轨交、物流、港务、汽修……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设的专业,已涉及交通行业的方方面面。但无论未来身处交通行业的哪一领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交通青年人才,孙建平认为,共同的前提是了解所在城市的综合交通体系。综合交通网络就是城市的血管,而人流、物流就是城市的血液,“血液”在通畅的“血管”中流动,综合交通网络是城市生命力的基础保障。“经过三个五年规划的持续建设,包括这两年的完善、发展,上海的综合交通体系已日趋完备。第一,是以枢纽、功能、网络为标志的对外立体交通体系日趋成熟;第二,是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公共汽电车为基础、水上轮渡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加快建设;第三,是以道路货运为主要方式、枢纽场站为主要节点的城市货运配送体系初步形成。”

孙建平从上海的对外立体交通体系和对内公共交通体系两方面展开详细介绍。对外,上海国际航运枢纽港地位日益凸显,2016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713.3万标准箱,连续七年保持世界第一;虹桥、浦东两大机场建成4座航站楼、6条跑道,旅客吞吐量突破1亿人次。同时,京沪高速铁路、沪宁城际铁路、沪杭客运专线相继开通,形成上海站、上海南站、上海虹桥站三个铁路主客运站,对外客运量达到1.75亿人次。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26公里。

对内,2016年上海全市公共交通日均客运量达1832万乘次,同比进一步提升。如今,在上海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所占比例已超过50%,实现了既定目标,市民出行也更加方便、快捷。其中,轨道交通已基本成网,运营线路15条,运营里程达到617公里(含磁悬浮),已跃居世界第一,轨道交通骨干作用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地面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也稳步推进,进一步提高公交线网服务覆盖面,中心区内站点300米服务半径实现全覆盖,内外环之间、郊区新城内部和新市镇500米服务半径实现全覆盖。

根据上海“十三五”规划绘就的交通蓝图,本市将构建安全、畅达、高效、绿色、文明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市民出行有更多选择,交通状况更加通畅。目标任务已经确定,如何圆满地完成这一宏伟规划,向全市人民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重视、培养、使用和拥有人才,是完成交通‘十三五’规划的关键。”孙建平勉励在座的学生:“交通人才市场前景广阔,预计2020年上海交通行业人才总量约在42万,目前至少有25万的缺口。大家放宽心学习本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专业实操技能,做适合企业的技能型人才。”

在讲座中,孙建平也对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希望,学校要成为交通人才培育的主体。在培育人才时,不可忽视风险意识的培养。“最大的风险是意识不大风险,高校要以课堂和实践教育的结合为抓手,培养学生对风险的理性认知、防范意识。”

经过大量实例研究而出的“海因里希法则”被广泛用在公共安全管理,其指出,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面对层出不穷的城市风险,管理的要诀是什么?“用科学方法强化事前的‘防’,用完善的体系增强事中的‘控’,以及最大程度提升事后的‘救’。”孙建平强调,风险管理与日常管理、应急管理有很大不同。日常管理主要应对事中管控;应急管理更关注既成事实;风险管理关注的事物则更多处于可能性、隐患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风险管理正是对应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的优化、升级,切实做到五个“转变”。要转变管理观念,从以事件为中心转向以风险为中心。要转变应对原则,从习惯“亡羊补牢”转向自觉“未雨绸缪”。要转变工作重心,从单纯“事后应急”转向“事前、事中防控”。当城市进入风险管理阶段,除了日常管理、应急管理工作外,更需要关注事前和事中阶段。要转变落实主体,从行政单方主导转向发挥市场作用、鼓励社会参与。要转变政社关系,从被动危机公关转向主动引导公众。

讲座最后,孙建平寄语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交通行业的发展为你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你们要努力学习,学有所成,业有所精,成就自己的未来。”

上一篇:下一篇: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