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平院长受邀参加“2018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作主题发言

发布时间:2018-06-22
作者:URMI
点击:33

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交通运输部、中国工程院主办的2018世界交通运输大会(World Transport Convention,简称WT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主题为“交通让世界更美好”。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交通运输部部长、党组副书记李小鹏,中国工程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华武出席会议并致辞。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受邀在“2018WTC大数据引领交通创新发展国际论坛”作主题发言。

智慧交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大数据技术的引领。大数据技术在智慧交通建设中究竟有哪些作用,孙建平院长以上海近几年在“交通+大数据”的实践与拓展为例,在报告中做了详细解读。

 

 

在服务体系建设上,大数据技术使智慧交通服务体系加速完善。

孙建平指出,在客运方面,智慧建设和大数据深度开发应用,使得为居民提供各种交通服务的信息平台加速涌现,深刻改变着公众的出行习惯;在货运方面,例如在快递、航空、铁路货运、公路货运、港口码头等领域,以及交通信息发布平台、APP交通信息服务、共享交通等方面,在大数据的支持下,信息平台正在整合物流资源,综合货运体系的运行效率不断提高。

在运营体系建设上,大数据技术使智慧交通运营体系发生巨变。

在公交企业方面,依托大数据技术有效整合资源,优化管理与调度系统;在交通服务行业方面,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加强管理与服务,如汽修驾培等;在物流行业方面,依托大数据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水平。

在管理能力培养上,大数据技术使智慧交通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孙建平认为,交通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数据平台、行业监管平台以及应急平台的推广,先进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行业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智慧、高效、协同”的新型行业管理模式逐步形成。这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大数据平台为政府决策和行业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持;二是行业监管平台助力政府部门加强监管与服务;三是应急平台提高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孙建平认为:

目前,交通运输建设正处于从分散转向集约、从孤立封闭转向共享开放、从以政府推动为主转向政企合作推进的重要转型期,即将迈入全面联网、业务协同、智能应用的新阶段。 但必须正视存在的四个不足:一是行业信息化覆盖的广度和深度不足,跨领域、跨行业、跨部门的信息资源整合应用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对综合交通信息数据的深层次挖掘分析应用不足,信息化在系统协同、管理决策、指挥协调、公众服务等方面的支撑力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通过提供及时全面准确信息服务,改善公众出行服务体验;四是行业“互联网+”的创新型企业缺少。面向应用的具体某一行业的交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百花齐放地互联网+交通出行的企业的支持。

 
 

对此他建议:

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分析、部门协同共享、智能化管理、便捷化服务等方面的工作。一是实现大数据对科学决策的全面支撑,形成覆盖度广、整合度高的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初步建成交通模型体系,使交通运行研判和决策支持水平显著提高。二是实现信息化对协同管理的全面支撑,促进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的交通协同管理格局,推动区域交通信息互联共享和交通协同管理机制的完善。三是实现信息化对交通服务的全面支撑,促进多元化的交通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优化交通出行服务品质,满足公众个性化、多样化服务需求。四是实现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探索研究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模式,全面形成合力,推动交通信息化发展。

 
 
上一篇:下一篇: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