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一行走访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8-07-04
作者:URMI
点击:4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为建设海洋强国再一次吹响了号角。由于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各类与海洋有关的活动充满着风险,必须对风险加以控制,提前进行风险管理研究。7月3日,上海海事大学校长黄有方一行七人走访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就合作事宜展开交流研讨。城风院专家委员会主任徐祖远、顾问委员会主任沈骏、院长孙建平和常务副院长刘军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接待来访。

 

 

孙建平院长对上海海事大学一行来访表示欢迎,介绍了城风院的总体情况,就城风院今年以来在课题研究、项目推进、成果转化方面已取得成就、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孙建平院长特别强调,自城风院成立以来,无论是在举办论坛、人才培养,还是学科建设、课题研究都能看到海事大学的身影,非常感谢海事大学对城风院各项工作的肯定与支持。

 

 

黄有方校长向徐祖远主任、沈骏主任和孙建平院长一直以来对学校的关心与支持表示感谢,盛赞城风院虽成立时间不长,但发展势头良好,且在城市风险领域已颇负盛名。之后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历史与近年来的建设与发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学校近期服务“一带一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自贸区建设等国家战略情况,特别是海事大学重点打造的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列举了近几年学校服务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的重大举措,及在大型城市物流规划、自贸区和自贸港规划、供应链、物流新技术等方面开展的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展示了学校在人才联合培养、政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实力和基础。

 

 

黄有方强调,对接国家战略、服务政府和企业需求是高校的重要使命。上海海事大学在交通运输、港口、物流、海洋等学科和专业上有雄厚的基础和优势,此次专程带队来访是为了学习城风院的运作模式、办院理念及思路,寻求两院之间合作的途径,以期互相支持、取长补短、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同时,进一步促进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为城市安全发展贡献力量。

副校长杨万枫则回顾了海事大学100多年的悠久校史,他强调,目前海事大学正紧紧抓住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发展机遇,向全球有影响力的世界高水平海事大学迈进。

 

 

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刘斌则补充介绍了海事大学倾力打造的亚洲邮轮学院,这是我国乃至亚洲范围内,第一家具有学位授予资格的邮轮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刘斌院长强调,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短缺的邮轮管理人才之间的矛盾,在中国邮轮产业发展上尤为突出,邮轮产业各个领域都亟需大量中高端人才,培养中国邮轮管理人才刻不容缓。

 

 

 

孙建平院长对合作寄予厚望。城风院的成立与运行依托了同济大学丰厚的学术和管理资源,同济大学作为我国双一流的高校,交通运输专业一直是特色和优势专业,然而其中却缺少了“水上”这一领域。海事大学可以弥补研究院在这一领域的短板,完善研究院的研究体系。双方商定首先在四个方面加强合作:一是加强“水上”方面的课题(项目)合作;二是海事大学办研究生班时,可考虑将“城市风险”纳入课程模块,同时两院可以师资共享、推广理念;三是合作举办涉及航运、港口、物流等“风险防控师”短期班培训,为储备风险管理人才贡献力量;四是搭建城风院与海事大学相关学院的联系,以期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徐祖远主任表示,海事大学和城风院两个单位都是实干型的学术机构,且双方有合作意愿、合作基础、合作感情、合作目标和合作机遇,未来合作空间和发展潜力极大。希望通过充分利用产业、学术、应用、研究等方面的资源,围绕市场、服务社会、支持政府,踏实做好学术研究,为社会各界提供智慧性建议及思路,以期打造品牌、扩大影响,成为高端智库和成果转化的平台。

 

 

沈骏主任充分肯定海事大学的办学模式和理念,他说:“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和亚洲邮轮学院的成立,显示了海事大学发展方向紧紧围绕着国家战略和市场需求,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城市规划发展中的流程再造和思维再造都蕴含风险,城风院和海事大学的合作有利于集中社会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互补效应,今后在发展全球物流供应链、自贸港供应链及城市信息流方面开展深入研究,将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和空间。

 

 

 

上一篇:下一篇: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