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浦大桥工程风险管理试点召开专题会

发布时间:2017-04-24
作者:URMI
点击:579

松浦大桥工程风险管理试点专题会4月21日下午在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召开。会议由市交通委副主任刘军主持,市路政局、交通委建管中心、上海市政总院、中国交建集团、环亚保险经纪公司和太平洋保险公司等出席会议。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副院长张燕平、武景林、研究院项目推进中心等应邀出席会议。

【研究院院长 孙建平】

【市交通委副主任 刘军】

会上参建各方首先汇报了项目开展情况。EPC牵头单位上海市政总院从设计施工的角度围绕3个方面汇报了松浦大桥工程情况:一是工程概况;二是工程主要风险点及应对措施;三是风控运营情况。松浦大桥作为跨越黄浦江修建的第一座桥梁,年代久远,工程老旧。市政总院着重就结构下沉、增加车道等进行大范围设计改造,非常重视主桥改扩建、深基坑等施工过程的风险管控,并加强桥上施工不影响桥下交通的安全管理。市政总院副院长丁建康补充发言道,院内目前加强勘察、审图、设计环节的强制性规范标准,其次提倡设计前沿和实际施工的科学结合,最终形成可操作性的设计方案。对此,刘军主任要求:此项工程风险面广,还应重视大桥结构体系设计和风险管控。

【市政总院副总裁 丁建康】

工程主要施工单位中国交建集团刘辉就施工情况作了汇报:目前主要工作集中在对现场生活用房和办公用房的改造,以及根据总包方要求对施工关键手续进行办理。刘军主任要求中交建严抓施工过程中的风险管控。

【中国交建华东区总经理 刘辉】

作为此次项目试点引入的风险管控公司,环亚保险经纪公司哈崴汇报了松浦大桥工程风险平台的试点推进情况。环亚保险搭建的风控平台目前已完成了阶段性任务,平台的设计理念为:一是风控平台的定位,即通过“双控”实施全过程风险管控;二是平台发挥的具体作用,通过风险源的辨识及管理、新工况管理、人员监控及考勤管理、定期报表等四个手段进行全过程风险管理;三是平台的效果体现在解读报表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一个闭环管理。刘军主任指出平台管理需要细分和深化过程数据分析,还要研究钢结构体系的预警,提升风控管理要素。孙建平院长建议风险管控要引入培训环节,通过增强各级人员特别是基层班组长的风险管控意识,使得平台体系更扎实完善,实现工程的示范意义。

【环亚经纪副总 哈崴】

项目共保体太平洋保险公司秦江介绍了本次工程涉及的三个险种:“建筑工程一切险、施工人员意外团体险、工程潜在质量缺陷险”。其中第三个险种即本次松浦大桥试点工程的创新险(IDI)。秦江谈到太保将借鉴西班牙、法国等西方国家成功案例,在试点工程中引入TIS监理机构,借助TIS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完成整个施工过程风险管控,降低风险概率。孙建平院长指出,太保公司等共保体企业要保障目前的三个险种是否能覆盖试点工程阶段所有风险,同时要改变原有的“碰运气、博概率、免责条款”想法理念,将预防风险意识从“亡羊补牢”向“未雨绸缪”转变。

【太保非车险总监 秦江】

其后,市路政局刘斌局长谈了此次选取松浦大桥项目作为试点工程的目的和重要性:一是突破性引入IDI模式,通过TIS机构对工程中重要质量控制阶段的关键风险点加强风险监测;二是引入第三方风控平台,通过全方位、全过程的大数据汇总,各方共享平台数据,主动发现并管控核心环节的风险要素;三是依靠大数据说话,制定诚信考核结算体系,提升各方的风险管控意识;四是做好试点测试,为中长期保费浮动机制探路。同时,刘斌希望借助研究院的专业力量对项目出具评估报告,将项目试点深化为理论提升。

【市路政局局长 刘斌】

交流环节中,市交通委结合此次松浦大桥试点工程,介绍了上海交通委将在交通部召开的有关会议上的交流报告。提出了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对“交通建设领域引入保险机制”的探索方案:监管部门的出发点是聚焦工程管理,采取风险第三方监控和保险费率浮动的手段,从而增加参建方管理缺位成本,以及延展保险产品风险预防功能,强化安全质量现场制衡,引入保险机构推行风险管理。并围绕探索历程、框架理论、体会思考等方面谈了观点和想法。

围绕以上进展情况,与会各方充分发表了观点意见。市路政局商国平提出首先应建立风险源识别、评估、排序,其次要建立风险预案。他认为风险的成本付出要排序,将风险概率量化,实现最低成本的管控。

【市路政局 商国平】

市路政局任东斌认为应利用好项目各方资源,将工作简单化处理转变为系统管控,实现全过程的风险辨识、排摸。同时要完善平台功能和事后评估。

【市路政局 任东斌】

市路政局钱国辉认为风控的核心应以过程中结构和人身安全为主,最终实现运营安全;应明确共投体、共保体的核心工作定位以及参建各方工作侧重点的界定;应在测试基础上衍伸出以风控管理模式为核心的市场行为。钱国辉认为此次工程试点的探索和推广意义不仅是松浦项目本身,更在于管理机制上推广风控试点。

【市路政局 钱国辉】

研究院项目推进中心闵之新提出松浦大桥试点工程一定要明确参建各方以及风控平台、机构的职能划分,要拿出具体的风险管控手段和处置措施。

【研究院项目推进中心 闵之新】

研究院副院长张燕平谈到,项目的风控定位应具备理论体系来支撑,他提出了风险总控的概念,认为研究院可以做些理论体系的研究,重点放在风险源判断、辨识和控制上,后续再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建立动态管理为参建单位的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院副院长 张燕平】

讨论结束,孙建平院长提出了六点想法:一是松浦大桥试点方案需注意过程管控,对风险点识别梳理,尽可能清除可能发生的风险源,特别要重视小概率但大影响的风险源;二是依靠大数据基础建立预警平台,第一时间预警可能发生的风险;三是引入风控意义重大,有利于机制的完善;四是通过专业技术的力量落实管控措施;五是实现法律法规制度的保障;六是最终完成交通建设领域的样本,做到可复制可推广。同时,孙院长还谈到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在松浦大桥项目中角色和定位的思考,要求院项目推进中心后续完成两项任务:首先要组织专家力量,对现有总控方案不断完善,做出理论结合实践、可推广可落地的样本。其次要提出项目角色分配的建议方案,帮助相关部门抓好落实;进行过程跟踪实践,落实反馈;从研究院第三方的角度不断总结提炼;最终拿出评价报告。

最后,刘军主任对参建各方就松浦大桥项目试点提出了落实意见:虽然目前机制不够完善,但是引入保险机制风控试点势在必行,后续工作中要不断深化工程方案。同时邀请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围绕其提出的引导、探索、评价、提炼四个要求,帮助完善方案,归纳总结,打造形成以松浦大桥为建设项目的1.0版本。

上一篇:下一篇: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