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系统引入保险机制》项目开题

发布时间:2017-07-03
作者:URMI
点击:33

6月29日,由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和同济大学检测技术公司共同承接的《上海交通系统引入保险机制》项目开题会在上海市交通建设工程管理中心会议室召开。市交通建设工程管理中心、市交通委建设处、安监处、市路政局、风险管理机构(TIS)、太平洋保险公司、环亚保险经纪公司、同济大学检测技术公司和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等相关单位出席本次会议。

首先,由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项目推进中心副主任闵之心介绍项目进展情况和课题出发点。他指出,本课题的目的是在交通工程类建设项目中,以松浦大桥项目为例,开展交通系统引入风险管理机制工作,在风控平台和引入TIS机构工作取得初步进展的前提下,展开后评价工作。他强调,本课题的重要性体现在,随着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与保险公司和风控机构协同完善交通系统引入风险管理工作上。

随后,由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刘海洋博士向与会人员作课题汇报,介绍了项目概况、立项依据、研究状况、研究重点、研究目标、创新点、研究方法、研究基础及条件等。他重点介绍了拟采取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课题研究方法,引起与会者广泛关注。

围绕课题的开题汇报,参会人员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会议首先肯定了定量分析的重要性,但也提出了如在层次分析法中,评价指标如何选取;如何给出定量评价数值;层与层之间纵向关系与横向关系如何等问题。会议指出,风控平台要做到收集信息,对风险全过程管控,显现保险托底功能;不仅要开发风控平台,而且要通过保险倒挂功能,提出明确的管理措施。会议建议,应制定交通管理各部门之间协调工作的规章制度,助力后续工作开展;以往交通类项目IDI工程试点无法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政策法规的限制,本试点应以往鉴来。会议提出,希望本项目实现“过程中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若遇不能整改的问题,则要体现在报告中。

最后,参会各方达成 “评价不是目的是手段”的共识,并表达了对项目开展工作的积极态度和期望要求等。

上一篇:下一篇: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