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中的决策部署,推动城市安全发展。由同济大学主办,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协办,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上海市环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城市风险管理高峰论坛”于2018年11月23日在上海举行。来自国内外的职能部门、国际组织、知名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400余人围绕“风险视角下的城市安全发展”这一主题,共同交流国家城市安全发展建设成果。
当天下午的分论坛二中,与会的专家们就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城市安全的区域协同进行了思考和讨论。下面看看大咖们怎么说。
进博会上习总书记提出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现在很多地区和重要工程都把自己的地区发展作为国家战略提升上来。也就是说长江三角洲在中国的功能定位是什么,把这个功能定位定清楚以后,然后再定长三角区域的重大区域,以及重大工程定位就比较清晰了。在整个长江三角洲,一是总的目标是建立长三角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城市应对的协调工作平台,我们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工作平台,现在还没有。第二是区域公共事件城市应对协调的长效机制,现在就是预案很多,但是长效机制还有不足,我估计应急管理局成立以后,很多工作就会加强起来。三是提高长三角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和协调能力,我们的要求就是处置能力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现在的处置能力并不是很强。第四就是内容和任务,这个里头一个是公共卫生事件,包括传染病大流行的特大型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动物疫情。
从城市风险这样一个话题来讲,以往很多的研究也是聚集在一个城市的维度、一个范围来研究,比较少关注跨区域的风险管理和联防的内容。长三角处于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地带,铁路、公路网特别密集,包括港口群、机场群也初步成型。这使得长三角在交通领域方面需要协调应急的风险,可能比其他的区域要更高。另外,长三角区域的水系资源非常丰富,产生的洪涝灾害可能会比较严重,包括水污染的压力也是比较大。从经济的角度来看,长三角在全国经济领域的地位也是非常突出的,新兴产业占到全国四分之一,新能源汽车是占比三分之一,机器人产能在全国50%以上,集成电路网等也都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一方面强调长三角的产业实力,但另一方面,我们长三角整个物流的压力,产业之间的协同,包括生产安全等等,可能都面临一些更大的风险。
区域安全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发展的目标和目的。但是由于长三角地区地缘相邻、产业密集、商贸往来频繁,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相互交织、区域脆弱性放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产生连锁反应,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我们在长三角地区多个领域已经构建了协调机制,但是在硬件管理的总体架构上,还没有建立一体化的应急联动机制。建立区域应急联动机制最重要的关键点,第一是要制定标准化、统一的应急管理概念、应急管理共同术语,包括组织职责、资源分类、事件设施等,这样才可以很好的利用起来;第二是组织模块化,可以形成大小自由组合的不同模块,根据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危机事件,组合应急联动和应急指挥系统;第三是目标化管理,建立区域统一的危机管理目标,实施目标化管理机制;最后,依托各种灾害事故,建立区域突发事件的行动预案。
城市风险管理的落脚点就是不出事故,出了重大事故,就要启动我们各个部门的联动。如何来预防不出事故?我们要辨识隐患,要解决隐患,消除事故发生,这样我们后面的应急联动就不必启动。所以说我们在安全生产监管过程当中非常突出一段话,就是说隐患就是危险源,完全可控。原来的国家安全总局,特别杨局长的时候,提出如何来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双重预防机制我的理解,就是说隐患的排查治理,在隐患排查治理基础上,我们实施分类,分级管控,消除隐患,避免出事故。实施城市的风险管理,是应对城市安全挑战、提升城市本身安全水平、有效管控风险,解决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等问题发生的根本途径,是促进城市安全发展的必由之路。危险源的辨识是城市风险管理的基础与核心工作,做好危险源的辨识及结果的运用,对促进城市安全发展意义非常重大。我们打仗要打知己知彼,我们要清楚和了解敌人在哪个方位,精确实施。假如在城市、企业管理过程当中,对我们的危险源,风险都不清楚,我们的管理是没有效率的,它是个基础性的地位,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城市的载体是建筑,城市的风险管控,建筑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我是从事消防工作,我想讲一下超大建筑群里面消防的难点和特征。首先建筑特征带来很多消防火灾的特征,它的火灾发生的影响更广。商业和轨道交通的结合,商业、办公、酒店、住宅的结合,这里某一个点发生火灾,对于整个建筑系统,或者整个区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包括轨道交通可能会受限,运营可能会受限,这是第一个特征。第二个特征,体量大型贯通。我们很多的商业体,商业的面积非常大,这些大的室内空间,对于我们灭火进攻,救援也造成了距离长,距离深的难度。第三个特征就是人员复杂密集,人员疏散这一块是非常难的。举个例子,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当时在设计的时候都考虑了利用消防电梯来进行疏散,提高它的疏散效率。如果光靠大家从疏散楼梯去疏散的话,时间是非常长的。
治理超大城市群风险问题的关键综合在于,第一个是源头把控,提升我们本体安全和御灾能力,这个对于建筑群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第二个是平台管控,也是通过应急管理的平台能够对接城市管理的巨系统。第三个是处置可控,协同整合各种防范和处置力量,能够最大程度发挥效应。
从应用的角度讲,如果长三角这个区块功能定位成世界上最安全的一个经济圈,那你怎么打造,用什么指标去评价?这个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产业规划,就是一定要做出产业,把最安全、最强劲的产业考虑进去,然后做出一个规划布局,特别是安全影响比较大的要考虑如何去布局;第二个是人才培育,打造长三角经济圈一体化的时候,安全角度我们是搞的最有特色的。现在全国区块安全要管好,要从安全角度、人才培育这些个指标培养,专业人才,包括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第三个是信息技术应用,像装备技术等;第四个是文化支撑,文化支撑也是构成区域特色的指标,比方说像我们今天这个论坛,我们长三角高端的论坛搞过,文化底蕴就会发生变化。我们安全文化就有一个极大的推动力,他们没有我们有,所以我这里从文化支撑角度设定一个指标超越别人,我们就有自己的特色。
海上航运对长三角经济支撑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也发生很多灾害性事件,主要在于海上的安全预警防控设施、监管手段还不够先进。海上航运靠舵手,但是舵手航行也要靠航标。AIS系统不能完全应付现有种种问题,现在国际航运标准组织提出要建VDES系统,就是在原来的AIS系统上面,通过卫星、大数据系统来解决互相之间沟通不畅的问题。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正在研究,通过卫星系统,加上成千上万个VDES系统,包括卫星星座、岸基系统、终端等,上下结合,达到远距离解决运行船只之间通讯安全和畅通等问题。这个系统的特点就是在原来的AIS系统上面,加上了VDES概念,通过卫星发布特殊应用信息, VHF海上航运的专用频率数据交换,来解决航运的信息安全问题。这个事情中国这方面还是比较落后,作为长三角,我们应该是走在世界的前列,掌控标准的制定权。
《城市风险管理丛书》首批四本分册——《城市安全风险防控概论》、《城市水安全风险防控》、《城市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风险防控》现已正式出版发售,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