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第十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暨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十周年庆典在南宁举行。200多位知名学者和智库专家、城市化领域的权威人士、企业家代表们,以“14亿中国人的城市化——世界城市化最伟大的实践探索”为议题,分享经验、探讨得失、碰撞智慧。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受邀出席论坛,并为在峰会上获得“2018年中国城市化典型案例”的“城区平衡发展的实践与理论——以上海长宁区为例”项目作嘉宾点评。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荣誉顾问樊纲作了《14亿中国人城市化的全球机遇》主题报告。他表示,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当前中国城市人口只达到55%左右,城市化进程远没有结束。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两极分化根本上是人口流动的两极分化。中国未来的人口流动会形成3个1-2亿人口的特大都市群,还有N个3000万-5000万人口的大城市群。有潜力成为特大都市群的地区是京津冀地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地区;武汉,郑州,成渝等地则有可能出现大城市群。
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胡存智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在致辞中指出:“在城市化委员会成立以来的十年里,我们欣喜地看到城镇化开始逐渐被媒体关注,成为各行业、各领域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们最为关注的热点话题。更振奋人心的是城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
会上公布了获得“2018年中国城市化典型案例”的单位。他们是:上海市长宁区的城区平衡发展的实践与理论,蒲韩种植专业合作联合社二十年根植农村圆梦乡村振兴,“超级社区”——农村(原产地)电商的社区级城市解决方案,北京天福园农庄复兴中华农耕的乡村实践,广东顺德青田村的艺术乡建探索中华文明复兴的乡村现场。孙建平院长与其他2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城镇化建设领域的专家,结合获奖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进行了点评与分析。对于“城区平衡发展的实践与理论——以上海长宁区为例”的项目,孙院长这样阐述了其的深远意义。“在产业结构上打破行政边界,发展核心产业集群带动城市发展;注重系统化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形成点线面的统筹大格局;突破单一用地功能的限制,发展多元功能混合的活力街道。多策并用后,使整个街区逐渐有了‘人味’,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建筑是可以阅读的,城市是有温度的,值得我们在新一轮的城市更新、安全体系建立、智慧技术应用中学习、借鉴、推广。”点评后,孙建平院长与其余嘉宾一起诠释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真正内涵,共同研究、论证和总结中国人在世界城市化历史上的伟大实践成就,分享和了解城镇化过程中充满智慧和挑战的人物与事件、问题与困惑、成功与喜悦。
会上还发布了《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试行)》暨《2017年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报告》(试行)。并对荣获2018年中国城市化优秀代表、2018年中国城市化贡献力人物、2018年中国城市化优秀农民工代表进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