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调研”走进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工作站

发布时间:2019-04-22
作者:URMI
点击:16

 

 

  2019年第一季度,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开展新春集中调研走访活动,了解研究院下设的8家技术支撑单位所需,扑下身子解决问题。“新春调研”临近收官,院长孙建平、副院长涂辉招一行来到了位于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工作站。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吴兵、工作站站长王俊骅、教授陈雨人等接待了孙院长一行。

 

  王俊骅教授感谢研究院领导对工作站的重视与帮助,并系统地介绍了同济大学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的潜心研究和多年实践。结合工作站的实际情况,王教授在工作站成立之初规划了四大研究方向。第一,交通行为解析与预警矫正;第二,道路安全设计与评估;第三,智能网联汽车和安全性测试;第四,主动运营安全管理。围绕着四个方向,工作站在过去两年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一是上海市路政运行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项目;二是上海市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养护维修安全作业规定实施状况调研;三是道路养护维修作业场内安全管理规定制定。以及正在申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主动交通安全领域的高精度位置服务关键技术及重大应用”这一课题。

 

 

  吴兵书记在交流中肯定了研究院成立后取得的各项成绩。他表示,孙院长具有丰富的社会资源,也有长期在建设交通系统工作的实践经验。研究院成立虽然才两年多,但发展快,影响大,对城市风险管理理念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非常荣幸由王俊骅教授牵头组建的道路交通安全研究工作站成为研究院的技术支撑单位,希望研究院能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工作站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交通院作为研究院的理事单位也会持续关注和支持研究院的发展。

 

 

  孙院长为工作站两年来已取得的成绩点赞,他表示工作站作为研究院的技术支撑单位之一,其承担的道路安全管理研究工作,是研究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院的一块品牌,工作站的外延可以进一步扩大到交通安全风险研究。今后研究院涉及到交通安全风险防控的项目课题将发挥工作站的优势来配合完成。
  而交通院作为研究院的理事单位,自研究院成立以来提供了很多支持和帮助,孙院长在感谢的同时,也详细介绍了研究院不断升华中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以及落实的方法途径。即“五个一”——一张图、一个操作平台、一本管理手册、一份保单、一项制度。希望通过风险地图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通过操作平台实现分色预警、分级响应,使风险处于可控状态;通过管理手册明确标准和责任;通过引入保险分担风险、锁定损失、强化风控;通过一项制度明确指导意见、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将风险防范落到实处。

 

 

  针对风险管理的理论、体系和落实方案,吴书记提出了增加“一套理论体系”的建议,使之由“五个一”丰富成“六个一”。针对研究院的人才梯队,吴书记则建议“专职科研队伍建设”和“外聘渠道运用”双策并举。
  参与座谈交流的陈雨人教授也对研究院的理论体系提出了增加“一个模型”的建议,通过城市风险管理模型将各个方面耦合在一起,进行系统化体现,使研究院的体系建设不断丰富和完善。

 

 

  孙院长感谢吴书记和陈教授两人的建言。结合研究院今年的重点工作,孙院长希望工作站能始终与研究院同频共振,特别是在理论研究、平台搭建、丛书编撰、人才培养等方面相互促进、深度融合。孙院长特别强调,今后研究院的相关工作应该增加同济大学参与的比重,这样既有利于项目推进也有利于增加同济元素,扩大同济影响。希望双方加强沟通,积极开展互动合作,在双方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多的作用。

 

 

上一篇:下一篇: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