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灾后重建,百废待兴,同济大学为地震灾区之一的都江堰市做永久性重建安置规划。震后的第11年,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修班二期“移动课堂”走进了都江堰市和汶川县映秀镇,走访地震遗迹,感受重建成果,研讨自然灾害风险的管理及应对策略。
漩口中学位于汶川特大地震震中区域,是“5·12”地震中唯一得到较为完整保存的大型遗址。倾倒的教学楼废墟前,一个巨大表盘记录着11年前地震发生的那一刻:14时28分。旁边的记事碑墙记述了汶川地震造成的巨大损失和全国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奋起抗震救灾的英雄壮举。
学员们陆续参观了漩口中学遗址、家国情怀宣誓广场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纪念馆。在震中纪念馆中,11年前地震后残垣断壁的景象,抢险救援中感人至深的故事让研修班二期学员们纷纷红了眼眶。
二期中有不少学员曾参与了地震后的灾后救援工作,看到重建后的映秀山清水秀,异常漂亮,灾区人民安居乐业、安定祥和,精神面貌积极向上,旅游业搞得红红火火,大家都被眼前的一幕幕都惊呆了,发生的变化真的难以想象,也让人欣慰。
大地震后,按照中央部署,上海对口援助都江堰灾后重建工作。三年任务两年完成,2010年8月14日,上海援建的117个民生项目全面竣工整体移交。这些援建项目,帮助都江堰初步形成了教育、医疗卫生、用水治污、安居住房、支农惠农等五大体系。十年来,都江堰正朝着国际生态旅游城市快速发展,上海都江堰两地因援建结下的情谊也延续至今。研修班学员中的李志伟就曾在都江堰参与了整体的援建工作。此次“移动课堂”李志伟身兼老师、领队、学员三职,在他的带领下,学员们参观了 “壹街区”社区,在这里兜兜转转,仿佛是在一处城市公园,所有的建筑不仅有川西田园风貌,还有上海里弄风情,引来了蒲阳河水,景观河——颐河、人工湖——颐湖,山水相间,绿草茵茵。这边广场舞扭起来,那边露天电影乐起来。居民的热情也感染了学员,大家纷纷为都江堰人民地震过后的涅磐重生叫好。
参观学习互交流,思考研讨才能促发展。在参观完映秀镇和都江堰的援建工作后,二期学员围绕着“城市风险应对和灾后重建”的主题召开专题研讨会。探讨会由学员陈辰主持,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常务副院长刘军与学员们共同研讨城市中自然灾害的预防、应对机制、应用技术和灾后救援工作。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普与教育工作委员、四川省安全生产专家邱成,成都市应急管理局总工程师廖颖,二期学员李志伟带来了精彩的主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