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1月,成都市机构改革组建成立应急管理部门以来,边组建、边应急,边应急、边提升,积极推动应急管理理念创新、开展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强化科技支撑等工作。自挂牌运行以来,应急局转隶顺利、运行良好、履职到位。4月18日下午,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常务副院长刘军携相关人员拜访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应急管理局机关党委书记曾光红、总工程师廖颖、政策法规处处长廖建维、科技和信息化处副处长罗锋、锦江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刘家根、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秘书长陈文涛等同志参加了座谈。
孙建平院长表示,成都市作为四川省的省会城市,在城市安全管理工作方面颇有建树,发挥标杆引领和典型示范作用。相关科室的负责人,曾两度受邀作为嘉宾在研究院举行的论坛上进行主题演讲。研究院近日承接了《城市运行重大风险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课题,此次来蓉希望通过与应急管理局的深入交流,学习成都市在城市运行风险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作为对课题内容的丰富和补充。同时将成都市应急管理局作为研究示范基地或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延伸、升华研究院的理论研究、成果转化。
曾光红书记对孙院长一行表示欢迎,同时感谢研究院去年为成都市安监系统组织的两期高质量的短期培训。培训中请来的每一位任课老师,结合大量案例,就如何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深入浅出地做了非常精彩的解读,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成都市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
曾书记简要介绍了成立后的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其整合了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职责,以及市政府办公厅的应急管理职责,市公安局的消防管理职责,市民政局的救灾职责,市防震减灾局的相关行政职责,相关机构的地质灾害防治、水旱灾害防治、森林防火等职责,防汛抗旱、减灾、森林防火等指挥部(委员会)的职责等整合,作为市政府工作部门。曾书记强调,应急管理局的目标是加强、优化、统筹全市应急能力建设,构建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
成都市应急管理局总工程师廖颖从基本情况、存在问题、经验总结等方面简要介绍了成都在城市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近年来,成都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功能日趋复杂,城市运行安全风险集聚。目前,全市人口超过2000万、超大型城市综合体262栋、机动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地铁在建及营运里程546公里、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6696家。如何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实现有效的监管,是成立后的应急管理局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廖总工表示,从生产安全转变到城市安全,大力推进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努力提升风险管控、隐患治理、应急救援、监管执法和公共服务能力。
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军表示,研究院关注顶层设计,重点研究政府、市场和社会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能和定位,政府具有组织优势,起引领和统筹作用,主要解决机制和制度创新问题;社会和市场则是参与和实施。最终构建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机制。成都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巴蜀文化,希望研究院和成都市应急管理局携手合作,共同推进城市安全发展进程。
孙院长则建议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应从体系上进行政策研究和顶层设计,对于机构改制和部门整合过程中遇到的磨合问题可以先寻求文化认同,只有思想统一,才会行动自觉。
在双方的交流中,孙院长还就成都应急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廖建维、科技和信息化处副处长罗锋、锦江区应急管理局局长刘家根等提出的工作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答疑解惑,相互交流。
此外,孙院长还受四川安全技术中心的邀请,为技术中心200多位干部职工带去了一场题为“城市安全要警惕黑天鹅,更要防范灰犀牛”的精彩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