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而建设工程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强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管理,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对策研究迫在眉睫。日前,由市应急管理局牵头,市住建委、市国资委、市纪委监察委指导,建工集团、隧道股份、中建八局联合委托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分析与安全管理对策研究”课题在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正式开题。
开题评审会由研究院院长孙建平主持,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祖远、上海市原副市长沈骏分别担任专家组组长、副组长,并特聘在城市运行、城市建设等领域经验丰富、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担任组员。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泓、副局长曹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军、副院长武景林;市国资委、市住建委、建工集团、隧道股份、中建八局、建科集团等相关领导及安全监管部门出席了会议。专家组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经质询和讨论,就课题开题报告进行了评审论证。
研究院院长孙建平首先简要介绍了课题的承接背景以及开展情况。他表示,在相关委办局的指导和支持下,课题组前期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经充分交流,形成此开题报告。
随后,课题组成员、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刘坚代表研究院以及课题组,对市应急管理局、市住建委、市国资委和市纪委监察委给予的关心和指导;对建工集团、隧道股份和中建八局予以的信任和委托;对专家们的点拨和帮助表示感谢,随后从“项目背景、研究重点、研究方法、技术路线、预期成果、时间进度”六个方面对开题报告的具体内容和工作设想作了简要汇报。
课题组组长、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刘军就课题特点以及下一步工作重点作了补充说明。刘院长谈到,该课题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上海从事工程施工的三大龙头企业首次联合进行综合研究;二是上海大建设30多年以来,首次真正从安全体系上做综合分析。刘院长表示,要形成具有实施性的研究成果,调研方案很重要。建议三家委托单位从集团、下属公司、典型项目抽员参加,会同课题组成员,共同组成一支调研团队,聚焦项目,集成要素,使研究成果真正能落到实处。
在听取课题组情况汇报后,由专家组组长徐祖远主持评审。经质询和讨论,专家一致认为:该课题开题报告提出围绕近年来上海建筑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和现状梳理剖析,结合新时代要求,以需求及问题为导向,分析研究上海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和风险防控中亟需关注的重点和难点,进而提出上海建筑领域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和现场风险防控的思路、对策和举措等研究框架,内容和方向具有重要意义。随后,各位专家对下一步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提出了具体建议。
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李耀良建议:1)深入研究建筑工程项目安全风险体系、机制的完善;2)增强重大工程项目的安全风险识别与管控;3)对施工现场的过程管控,需要有对应的措施和建议。
专家组成员、上海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红波建议:1)尽快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2)进一步厘清研究成果的使用对象;3)施工安全防范建议以施工作业班组的意识和自我管理提升为基础,以总分包监管为保障;4)建立重大风险数字化监测和预警机制。
专家组成员、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许丽萍建议:1)梳理原因。透过现象看本质,并分析哪些是制度本身的问题,哪些是执行后的问题;2)要重视科技手段,这是管控风险的重要支撑;3)中外案例剖析与对比过程中,要坚持“制度自信”,即适合本国国情的才是最合适的制度;4)用好“信用管理”利器;5)积极推进“保险手段”;6)期待研究成果基于“机制创新”加上“科技创新”,提升管控效率。
专家组成员、市住建委原副总工程师钱寅泉因故未能出席会议,提前出具书面意见。他表示:1)课题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2)预期成果明确,具有良好的可实施性;3)课题成员具有丰富的安全管理实践和经验,能按所列计划和时间节点完成。
专家组成员、上海申通地铁有限公司原总裁朱沪生建议:1)突出地下超深基坑以及地上超高层项目建设风险安全方面的内容;2)可补充细化相应的专项启动应急预案,充分发挥市应急局的全市协调、指挥的功能;3)研究团队增加“设计院”;4)细化风险管控。市、区、集团实行分级管理、分层负责,逐步建立信息反馈机制。
专家组副组长、上海市原副市长沈骏认为此课题的研究内容“重在细节,贵在理顺体制机制”。针对课题组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他提出了六条建议:1)切勿用“经验主义”对待课题研究;2)进行建筑设计、地质与勘察相结合的前置研究;3)体现施工现场的“结果管理”,强调主体责任;4)要体现“机制创新”以及“科技创新”,创新决胜未来;5)课题成果不仅针对重大工程、市级工地、新造工程,还要对小工程、区域工程、区级工地、拆迁工程等有指导意义;6)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最后,他希望此课题的预期成果能为市应急管理局,乃至应急管理部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专家组组长、交通运输部原副部长徐祖远,在综合各位专家的意见后,结合自己长期以来的经验和思考,对课题组提出了六点建议:1)界定共性和个性的突出点;2)为拉动内需,国家鼓励老城区改造。在老城区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的建设工程风险应列为重点研究内容之一;3)上海是特大型城市,但也有城市核心区、城乡结合区及乡村建设工程。建议分类研究、分类指导,推出“上海做法,中国方案”;4)对建设工程中遇到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要提出新思路、新举措, 尽可能减少安全代价;5)倡导先进的安全文化,如“惜命如金”、“珍视健康”等,抓住管理人员的职业特点;6)要正确摆正应急机制中的自救、互救和他救三者的关系。最后,他希望通过委托方和被委托方及各方共同努力、协同攻关下,研究成果可以成为综合性项目中的精品力作。
作为课题牵头单位,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泓听取课题汇报以及专家意见后表示:去年以来,本市建筑行业事故多发,其中包括较大事故,都涉及市属国有企业,教训深刻,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开展此课题研究就是想分析导致建筑行业事故多发的共性原因,找出症结,并尝试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城市运行的风险,为城市安全发展打基础。随后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立足本市现状,加强前瞻性;二是研究科技创新手段,降低安全风险;三是发挥国有企业的优势和积极性。他希望课题的研究成果能为本市建筑行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破题思路和参考意见。
作为课题委托单位,建工集团副总裁叶卫东、中建八局华东分局安全总监闫松川也分别就课题下一步研究方向和重点提出了建议,如梳理责任清单;解决安全员岗位缺失现状;关注建筑产业工程队伍建设等,并表达了对研究成果的期待。
最后,与会专家、指导单位以及委托单位相关部门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本课题开题报告整体思路清晰,任务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可行,符合课题开题要求,同意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