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平院长受邀出席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并在分论坛作嘉宾发言

发布时间:2019-08-30
作者:URMI
点击:6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上海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正在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发展的“上海高地”。8月29日上午,以“智联世界 无限可能”为主题的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世博中心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开幕式上致辞,全球AI领袖齐聚出席。

 

 

图片来源:央视网
  下午,大会分论坛——“国际人工智能前沿咨询会议”召开,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上海市委主委周汉民,国际人工智能理事会(IJCAI)主席、香港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会理事长杨强分别在会上作主旨演讲,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孙建平受邀出席并作嘉宾发言。

 

 

  在分论坛上,来自国际组织、政府机关、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围绕“公众眼中的AI发展”“专家眼中的AI发展”“AI项目的实现与应用”等多个话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圆桌讨论。

 

 

  孙建平院长的发言从“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风险管理的双向赋能”展开。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特别适合应用于城市风险管理领域。人工智能的三大应用方向中,赋能城市管理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城市风险管理为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实施并不断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城市运行的痛点、难题亟需人工智能帮助应对,越来越多的“城市大脑”都在积累数据,打造更加高效和智慧的城市管理新实践。人工智能在嵌入城市安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也产生了新命题、新风险、新挑战,同时对现有的城市安全运行系统也会产生重构。如何关注人工智能应用催生的安全风险,保障城市生命线、生产作业、交通出行等过程的安全可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孙院长谈到,去年一月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要求,对于城市安全管理突破“一事一议、就事论事”的传统模式,从应急处置迈向风险管理的体系搭建阶段。我院在承接国家应急部、科技部和上海市应急局等交办的课题(项目)研究中提出的“风险主体”概念,即在一个网格单位之下,结合环境因素整理各类风险点,从而形成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机制创新,对包括区域、城区、机场、住宅、工地、危险品储存运输、大客流管控等各类场景,通过纳入视频图像识别、数据深度学习等各种技术去解决问题,以“风险点”为导向,反向寻找可以利用整合的相应技术,再结合顶层监管体系设计、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监管、市场化保险手段的介入,从而搭建可以落地的解决方案,真正将技术有效地融入到应用中。孙院长表示,作为一门前沿交叉学科,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需要多学科、多产业、多个利益相关方携手同行,要尽快建立以技术风险、伦理价值为核心的评估体系和规范流程,平衡应用与安全的关系,探索一条更有包容性、开放度的人工智能安全发展模式和工作路径。在安全可控上做得有多好,人工智能技术就能走多远。

 

 

  “国际人工智能前沿咨询会议”分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上海投资促进中心主办。来自中国社科院、上海市政府、市政协、民建上海市委、市级委办局,高校领导及专家、海外专家、科研机构、企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上海投资促进中心、相关国家驻沪领馆及香港特别行政区驻沪办事处、社会公众等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
 
上一篇:下一篇: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