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社会长足进步,但在巨大灾害面前,人们依然脆弱。中国的自然灾害救助体系目前主要由政府救助和社会慈善主导。这种模式是否可持续,尚不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不是国家风险管理的最优模式。无论是从灾前预防还是灾后快速重建来看,发展巨灾保险都应成为一种必然趋势。8月25日,《城市巨灾保险在上海地区的应用》课题开题会在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举行,会议由课题评审专家组组长、上海市气象局局长陈振林主持召开。
课题组向与会专家作了开题汇报,就课题研究背景、研究重点、研究方法、团队实力以及课题开展的计划进展作了介绍。此次课题将通过课题组的调研,分析上海市自然灾害特点及不同类型灾害的估计经济损失额度,借鉴国内外巨灾保险实践中的有益经验,进而设计针对人身、财产、基础设施和个性化需求的不同巨灾保险方案,探讨巨灾基金的设立与管理方法,最后开展案例实践,为上海地区巨灾保险积累经验。
陈振林认为,引入巨灾保险机制参与自然灾害救助,是政府运用现代金融手段,应对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的有效途径,是对现有灾害救助体系的丰富和补充,有利于发挥市场化机制,即使没有灾害发生,也能提升风险管理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打造上海城市管理的软实力。
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也是本课题组组长孙建平则认为,在推进巨灾保险落地的过程中,保险公司需要注重风险管理,应该建立或委托第三方组成一支较完备的风险管理队伍。针对不同地域的灾害特点,积极帮助社会各届和相关企业做好防范工作,立足于“事前”科学防,“事中”有效控,“事后”及时救的机制建设。孙建平更期望课题的研究成果,可以形成一个指导性文件,成为气象、地震、保险等涉及到巨灾保险的部门的重要参考资料。
经过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城市巨灾保险在上海地区的应用》课题立项依据充分,项目目标明确,项目内容全面,研究方法可行,对探索建立符合上海巨灾保险制度,运用保险手段加强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推进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专家组提出以下具体意见:
在风险防控方面,课题应增加巨灾风险管理与防控手段的内容,由保险公司委托风险管理公司进行风险的事前管理与防控、防灾防损的培训与宣传,将风险损失概率降到最低。以及如何把保险公司现有风控手段与区县、街道、小区等现实情况相结合。研究目标还应包括制定巨灾保险的指导原则。
在保险平台设计方面,应通过保险平台实现巨灾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存储,并对接其它相关部门的数据。积极与气象部门对接,确定上海的具体巨灾灾害类型。对台风等灾害首当其冲的区域,充分调查当地的人口与财产数据,并时刻追踪数据的变化,为保险费率的制定提供基础。
在保险的定价与方案制定方面,定价要精准。课题组要和保险机构多交流,巨灾保险定价应结合城市位置、气象情况、巨灾类型、人口与财产等数据,建立精算定价模型,给出科学合理的定价依据。在研究内容中,上海巨灾指数保险触发机制应作为重点,其中如何判断指数触发机制与人身财产损失之间的合理关系应深入研究。而作为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小微企业的巨灾保险也应该被纳入考虑范围内。
综上所述,专家组一致同意开展课题研究,建议研究团队按照工作计划抓紧推进。